摘要:厦门2025年1月13日 /美通社/ -- 12月23日,中国著名登山家夏伯渝先生走进华师希平双语学校,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意义非凡的励志讲座。普高部全体师生和部分家长代表共计800余人在艺术中心大礼堂现场聆听讲座,其他学......
厦门2025年1月13日 /美通社/ -- 12月23日,中国著名登山家夏伯渝先生走进华师希平双语学校,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意义非凡的励志讲座。普高部全体师生和部分家长代表共计800余人在艺术中心大礼堂现场聆听讲座,其他学部师生于分会场线上同步参会。
励志名人进校园,传递攀登者精神
夏伯渝,中国著名登山家,电影《攀登者》的原型。1974年入选国家登山队,1975年在攀登珠峰时因把睡袋让给了队友而严重冻伤失去双脚。他凭借一双假肢,更凭借自己的坚持不懈与热爱,在43年里,五次冲击珠穆朗玛峰,最终于2018年5月14日被世界最高的山峰接纳,以69岁高龄成功登顶,成为世界最年长依靠假肢登顶珠峰的攀登者。
2018年中宣部授予夏伯渝"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他获得劳伦斯世界体育"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并纳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22年担任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八达岭长城第一棒火炬手,参与开幕式的演出。同年入选小学二年级教材。2023年在中国探险协会举办的"首届探险旅游发展大会暨中国探险者大会"上荣获"中国探险终身成就奖"!电影纪录片《无尽攀登》再现了他无畏艰险的登峰时刻!
讲座中,夏伯渝用朴素、真诚的语言讲述了自己5次挑战极限、攀登珠峰的惊险时刻和非凡历程。他说,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历经了截肢、癌症等常人难以接受的磨难,却始终不曾熄灭心中的斗志,他的目光穿越时间的风沙,始终凝视着心中的灯塔——珠峰。为此,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几十年如一日为登顶的目标而坚持着高强度训练。
生动讲述攀登细节,展现无畏精神
在现场,夏伯渝用大量真实生动的细节,辅之以图片和视频,还原了惊心动魄的登峰过程,频频引得现场同学们感动鼓掌。假肢登珠峰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不仅很难感觉到脚下土地的质地和高低,也难以判断岩石是否会活动。夏伯渝说:"等这种感觉传递到我的腰上来的时候,我身体晃动的幅度已经很大,就很难控制自己身体的平衡。"
夏伯渝还告诉同学们,珠峰并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平静美丽,而是危机四伏,险象万千的。例如,珠峰上有大量的冰裂缝,仅仅搭建着简陋的梯子,一旦掉进去将万劫不复。在一张穿过冰裂缝的照片中,简陋的梯子之下是深不可测的裂缝,夏伯渝站在横梯上,努力保持身体平衡。他说:"有的裂缝有四五米宽,架着一个一尺来宽的梯子,人走在上面,梯子会上下颤动,风一吹你还会左右的摇摆。假肢是感觉不到,所以我只能小心翼翼的从梯子上爬过去。"
由于身体情况特殊,在攀登过程中,他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地选择每一步的落脚点以避免摔倒或滑坠。同时,他还需要克服假肢带来的不便和限制以及极端天气条件带来的挑战。
夏伯渝还告诉同学们,由于从前的技术不发达,他需要不断对假肢进行改进和适应性训练。假肢磨破了他的腿,伤口长期不愈合甚至发生了癌变。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他依然坚持锻炼,不放过任何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强的机会。最终,他不仅战胜了癌症,也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观众踊跃互动,榜样力量鼓舞人心
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座无虚席,年届75岁的夏伯渝全程站立,为同学们娓娓道来,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攀登者精神。登顶珠峰,一夜成名后,夏伯渝仍未停下攀登的脚步。他说,他的信仰是一直去攀登,一直去挑战自己。近年来,他又先后登顶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目标是完成"7+2"计划,即七大洲最高峰和南极点、北极点。此外,他积极投身公益和教育,带领学生重走长征路,让学生们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从少年到白发,支撑你不断攀顶珠峰的最核心的动力是什么?"、"第一次攀登珠峰把睡袋让给了队友,导致您永远失去了双腿,对此您是否后悔过?"、"您如何平衡热爱和陪伴家人的矛盾呢?"……在互动环节中,华希学生们踊跃参与,或是表达内心感受,或是表达崇敬之情,或是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难题,与夏爷爷进行积极互动,夏伯渝一一耐心解答,他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生活态度深深鼓舞了孩子们。
刘伟总校长在致辞中,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夏伯渝的讲座给了我们许多启发,我们从他身上感受到的一种高贵的力量。希望同学们在聆听了夏老师的人生故事后,能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希望每个华希的学子身体是强健的,人格是健全的,精神是高贵的。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夏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他教导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山峰",可能是一道难以攻克的数学题,可能是一次紧张的考试,也可能是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攀登属于自己人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