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再遇危急时刻,杨惠妍能否力挽狂澜?

财商 2024-03-18 17:02:50 来源:畅游

摘要:文|翠鸟资本2月28日,碧桂园(2007·HK)在港交所公告,收到债权人呈请人Ever Credit Limited(即永恒信贷)于2024年2月27日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盘呈请,涉及永恒信贷和碧桂园之间本金约16亿港元的未支付定期贷款及应计利息。同时碧桂园公告称...



文|翠鸟资本

2月28日,碧桂园(2007·HK)在港交所公告,收到债权人呈请人Ever Credit Limited(即永恒信贷)于2024年2月27日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盘呈请,涉及永恒信贷和碧桂园之间本金约16亿港元的未支付定期贷款及应计利息。

同时碧桂园公告称,呈请的提出不代表呈请人能成功对碧桂园进行清盘。

截至公告日,高等法院并无颁布清盘令以将公司清盘,公司坚决反对呈请书,并将寻求法律意见,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与顾问团队积极妥善抗辩应对。

据悉高等法院已将呈请的首次聆讯日期定为2024年5月17日。

永恒信贷为何在此时选择清盘呈请?碧桂园又该如何应对?碧桂园的投资者和购房者又该如何面对?

债权人为何变卦?

清盘呈请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针对公司的一种法律程序,指公司的债权人向高等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对公司进行清盘,即对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算和分配,以偿还债务。

清盘呈请通常发生在公司出现财务危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情况下。当债权人认为公司已经无力偿还债务时,他们就可以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呈请,要求对公司进行清盘。

据悉,永恒信贷有限公司为港股上市公司建滔集团(0148.HK))旗下全资附属公司,而建滔集团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从事制造及销售覆铜面板、印刷线路板、化工产品、磁电产品、房地产发展及投资以及投资业务,其董事局主席张国荣更是被称为“铜箔大王”。

本次碧桂园和建滔集团的债务纠纷,源于2021年12月1日,建滔集团全资附属公司永恒信贷作为贷款人向碧桂园提供本金金额为18.8亿港元的定期贷款,同时根据融资协议,碧桂园作为借款人须分期偿还贷款人融资的本金金额连同应计利息,并于2023年12月偿还最后一期款项。

然而,由于陷入流动性危机,碧桂园并未能如期偿还建滔集团的剩余款项。

2023年8月30日,碧桂园就曾宣布,拟向永恒信贷配售约3.51亿股,每股价格0.77元,总代价2.7亿元拟将抵销根据融资协议欠永恒信贷的部分金额约3.19亿元。

2023年10月10日,建滔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碧桂园未能根据融资协议偿还建滔集团15.98亿港元的款项,向碧桂园发出法定要求偿债书。

直至本次2月28日,建滔集团就碧桂园因未支付定期贷款及应计利息约16亿港元向香港高院提请清盘呈请。

而让建滔集团如此迫不及待提请清盘呈请的原因,或是因为今年2月19日,建滔集团发布的业绩预警显示,公司预计录得2023年纯利不少于20.2亿港元,同比下降不多于45%。

建滔集团解释公司纯利下降的原因有主业覆铜面板产品及化工产品的市场销售单价录得下跌、向碧桂园的借款作出信贷亏损拨备、持有位于华东地区未售住宅物业作出减值亏损拨备等。

碧桂园该如何应对?

碧桂园在2月28日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将极力反对呈请,并将寻求法律意见,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与顾问团队积极妥善抗辩应对。然而鉴于香港公司清盘条例第182条的影响,碧桂园董事会提醒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若公司最终因呈请而清盘,在未获得香港高等法院认可令的情况下,于起始日(即2024年2月27日)或之后作出的公司股份转让将属无效。

其实近两年,由于房地产陷入流动性危机,除了碧桂园之外,个别债权人向香港法院申请公司清盘的情况较为常见。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20家房企遭遇过债权人清盘呈请,包括中国恒大、融创中国、旭辉控股、花样年、新力控股、佳源国际、龙光集团、弘阳地产、中梁控股、祥生控股、大发地产等。

知情人士称,清盘呈请不等于破产,在收到清盘呈请后,公司可以依法提出抗辩反对清盘,这对公司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并无重大影响;香港法院将对清盘呈请进行审理并决定是否作出最终清盘令,这一审理过程可能持续数月乃至更长时间;同时碧桂园涉建滔集团的债务金额在境外整体有息负债占比很低,单一债权人的激进行动不会对其保交楼、正常经营以及境外债务整体重组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众多房企如融创、旭辉等通过和债权人的沟通,已经撤回清盘呈请或相关呈请已被法院驳回,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知名房企的中国恒大则在今年1月29日被香港高等法院正式颁令清盘。

碧桂园也表示,预期呈请将不会对公司的重组计划或时间表造成实质性的影响。碧桂园希望各个利益方对公司保持信心,并支持推进境外重组方案,最大程度地保留公司价值及全体利益相关方利益。

碧桂园还表示,将继续坚定维护投资者利益,确保项目保质保量交付,确保正常经营稳定。此外碧桂园强调,目前,公司各项经营一切正常,将继续以保交付、保经营为主要工作目标,最大程度保障购房业主、债权人、投资人和员工在内的所有利益攸关方权益。

但3月4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针对清盘呈请,公司将在稍后阶段结合境外重组进度,考虑是否向高等法院申请认可令,公司将在适当时通知股东及投资者有关决定,并作出进一步公告。同时公告中还指出,在该等情况下,概不保证将申请认可令或(倘已申请)高等法院将授出认可令。倘认可令未获申请或授出,且公司最终因呈请而清盘,则于起始日(即2024年2月27日)后作出的公司股份转让将属无效。

杨惠妍做了什么?

2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视频调度会议时披露,自1月5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着手建立至2月28日,全国31个省份276个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共提出房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快速进行项目筛选,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

同时会议重点强调了“白名单”项目要全过程“封闭管理”,要求金融机构落实好项目闭环管理,对暂时无法提供融资的项目要及时反馈相关问题,加强贷款“发放—使用—偿还”闭环管理,防止贷款被挪用,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根据公开数据,虽然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但是在各个项目已经获得的融资额度尚有限,大部分融资落地“正在路上”。截至2月20日,有57个城市162个项目获得银行融资共计294.3亿元。

而根据2月4日住建部发布的统计,在第一批房地产项目名单中,84%的项目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其中出险房企申报最为积极,据数据统计,出险房企中,碧桂园入选首批“白名单”项目超过100个,其次,融创入围项目数量也超90个,绿地集团、金科股份、建业地产分别入围49个、53个和40个。

而根据碧桂园官微消息,3月4日,碧桂园召开月度集团管理会议,围绕近期宏观市场、保交付及保经营工作、下一步发展策略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求,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惠妍出席会议。

会议透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3月3日,碧桂园集团已纳入“白名单”的项目达217个,且已有项目获得银行放款批复。同时会上杨惠妍表示,“公司创始人和股东从未想过躺平”,但同时杨惠妍也提到,“整个市场还是比较冷,我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或许正如杨惠妍所言,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整体氛围依然偏冷,碧桂园并未因此选择躺平;面对清盘呈请的挑战,公司正积极应对,寻求法律途径并努力推进境外重组方案。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过程中,碧桂园的投资者和购房者的心理煎熬却无疑是巨大的,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应他们的期待和信任,这是个问题。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