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丨名家热议《红楼梦》 万人空巷话当年

admin 科技 2024-02-27 09:29:16

摘要:  岁月留声,经典永恒。2月1日,“重温经典”频道正式面向全国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电视用户开播,电视剧87版《红楼梦》是其首播剧目。自1987年播出以来,该剧在社会上引发了“万人空巷”的强烈......

  岁月留声,经典永恒。2月1日,“重温经典”频道正式面向全国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电视用户开播,电视剧87版《红楼梦》是其首播剧目。自1987年播出以来,该剧在社会上引发了“万人空巷”的强烈反响,盛况空前、经久不衰,至今仍在亿万观众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一部名著改编的经典之作。

  在电视剧87版《红楼梦》刚播出之时,观众和评论家对这部作品也给予了热烈的评论。当年为总结古典名著影视化改编的经验,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组织举办了电视剧《红楼梦》学术讨论会,邀请红学大家、影视艺术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今,作为当年学术讨论会的组织者和见证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杂志执行主编李跃森也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回顾。现将该学术讨论会的观点综述予以重新编发,以飨读者。

  《红楼梦》曾荣获第7届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特别奖,优秀女配角奖(邓婕,饰王熙凤),优秀美术奖,优秀剪辑奖。今天,《红楼梦》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剧艺术史上的经典名作,回顾当年的评论,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邓云乡

  《红楼梦》民俗顾问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电视剧是电视剧,两者不可能重合,这里有四大差距:第一,是历史的差距,第二是经济生活的差距,第三,是风俗习惯的差距,第四,是文化艺术的差距。现在没有办法把这个差距缩短到零。别人问这是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我不能说是。如果有人问电视剧《红楼梦》拍得好不好?我说很成功。

  刘梦溪

  文学评论家、红学家

  把《红楼梦》搬上银幕,拍电影也好,拍电视连续剧也好,都是个难题。看完整部戏之后,我觉得有几场是十分成功的。一个是“探春远嫁”。从原著提供的线索来看,最后的远嫁是有根据的。这一集戏比较集中,人物塑造也比较好,对前八十回探春的形象有所弥补。“红楼二尤”的戏,虽然还有些可斟酌之处,但总体上是成功的。另外,象“元妃省亲”,也是非常突出的一场戏。

  罗艺军

  影视评论家

  电视剧第一次把《红楼梦》完整地通过屏幕表现出来,对《红楼梦》的普及起了很大作用,对于这样一部很难于改编的作品走了这一步,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钟艺兵

  《文艺报》副主编

  《红楼梦》的改编、拍摄,走出了非常可贵的第一步。非常可贵,不仅是走了第一步,而且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孟梨野

  中国影协电影史研究部副主任

  对电视剧《红楼梦》的评价,应该以原著为参照系。但还有另一个参照系,看你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了当代人的审美意向、审美理想。不管有意也好,无意也好,不能不考虑当代观众的审美意向。另外,还有第三个参照系,看它能在多大程度上继承发展与超越中国影视史上把《红楼梦》搬上屏幕的作品。

  电视剧的改编比较全面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乃至精神、风韵,在这个意义上讲,是破天荒,这就是一种超越。

  丁维忠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看了电视剧的观众都比较一致地肯定了凤姐这个形象。这个人物在书里是写得最活的一个,在剧里也是演得最好的一个。她的风貌、神采、身份、气派、性格、内在心理,总的都是不错的。就横向来讲,成功的形象是一个多元素的性格系统。在这一点上,邓婕同志所演的王熙风再创造得比较好,风姐可气可恨的一面,可亲可佩的一面,可怜可悲的一面,基本上都抓住了,所以形象完整、丰满。

  冯其庸

  红学会会长

  我赞成大家的估价:破天荒第一功,了不起。让不识字的来欣赏《红楼梦》,红学家做不到,电视剧可以做到,宣传、普及、深入人心。

  阮若琳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这次专门讨论电视剧《红楼梦》,来的都是各界的名家,我代表制作单位表示感谢,我们搞了三年,从剧本、拍摄后期合成都是很匆忙的。这么大的一部《红楼梦》,九千六百多个镜头,平均每天三四十镜头,王扶林一直坚持着,因为赶排有很多疏漏。至于今后大家写文章,有些不同意见,我认为完全是正常的。一部《红楼梦》争个上百年,特别是后四十回,没有争论才没有道理。

  附:电视剧87版《红楼梦》学术讨论会纪要原文

  (原刊于《中国电视》1987年第五期)

  来源:电视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