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顾2023年,随着线下消费场景复苏,网约车行业订单量也迅速恢复增长,同时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行业整体的合规化也在逐步提高。
但行业的问题同样突出,网约车行业正加速步入“过剩”时代,市场参与各方......
回顾2023年,随着线下消费场景复苏,网约车行业订单量也迅速恢复增长,同时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行业整体的合规化也在逐步提高。
但行业的问题同样突出,网约车行业正加速步入“过剩”时代,市场参与各方都面临难题。展望2024年,网约车行业将何去何从?哪些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呢?
运力“过剩”突出 多地暂停网约车新增备案
回首过去,多数消费者都见证过野蛮生长的网约车行业,也一度因为行业价格战享受了出行红利,彼时打车甚至比坐公交还便宜。而司机师傅们因为大量的订单和平台补贴小日子过的也还算不错,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只要努努力,开网约车月薪过万并不算难。
但随着行业发展中后期市场红利消失,新用户增长速度减缓,导致用户规模停滞甚至下降,行业增长空间被挤压。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4.37亿人,同比上一年少了近1600万人。而2023年我国网约车用户数量略有上升,但对比以往,增速依旧缓慢。
与此同时,随着订单量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约车司机的队伍,行业内卷加剧。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约车司机注册量达657.2万人,首次突破650万人,2023年全年新增148.2万人。
结果就是,网约车司机的不断增加带来日均营收的下滑,为了保持收入则需要工作更长时间。网约车平台在烧钱过后也开始“降本增效”,部分平台存在的高佣金抽成比例进一步放大司机们的营收困境。
在此背景下,多地出手暂停网约车新增备案。
2023年5月4日,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通告表示,近年来三亚市网约车平台及网约车数量快速增长,运力趋于饱和。为进一步维护网约车行业市场秩序,保障乘客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经研究,决定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
此后7月21日,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宣布,为进一步维护上海市出租汽车行业市场秩序,维护驾驶员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经研究,决定暂停受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相关业务。
11月29日,重庆市交通局发布网约车投资经营风险提示称,以现有订单量规模,实际上很难支撑中心城区11.1万辆网约车全部参与运营服务,车辆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
除了上述城市,2023年还有珠海、济南、遂宁等城市先后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提醒大众该市网约车数量已经饱和,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
现在的网约车行业已经是典型的“僧多粥少”了。
低门槛弊端显现 三大方向有望打破增长瓶颈
本质上来说,网约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并不优秀,因为行业低门槛决定了市场玩家众多,进一步决定了其提供基础服务很难卖出高价。前期的发展红利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可观的增长空间,但现在行业成长进入瓶颈期,低门槛的弊端也就难免加速显现。
考虑到当前的环境,司机收入短期之内很难有大的变化,未来一阶段网约车司机都会维持这样的收入,市场偏向于竞争充分的市场。
长期来看,对司机师傅们来说,低门槛决定了高薪肯定不是网约车行业的常态,后续或需要与低利润和解,适当降低营收预期。当然,行业合规性的提升和监管的关注也会为其权益提供应有的保障。
对平台来说,虽然低门槛决定了基础服务很难卖出高价,但差异化竞争和其他创新增值服务的推出仍有望打破增长瓶颈。比如近年来开始兴起的定制网约车就是网约车平台降低成本的重要路径。
享道出行CEO倪立诚表示,网约车平台可以向整车厂提供运营车辆特性的需求,整车厂则可以通过定制车来降低成本并提供支持。因此,整车厂和出行平台之间的紧密合作,是实现产品适配性、降低成本并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此外,下沉市场有望打开增量空间。事实上,所谓的运力过剩更多是相对的,在二三线城市甚至更下沉的乡镇市场,消费者打不到车反而是常态。因此下沉市场或有一定空间可挖掘,但考虑到小城市居民出行频率相对偏低,叠加还有出租车分流,平台如何平衡布局是个问题。
最后,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是智能驾驶对网约车行业底层逻辑和市场格局的重塑。一方面,自动驾驶有望充分降低平台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互联网企业以及新兴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都有可能涉足网约车市场,形成新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