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点灯” 护生命无恙 ——湘潭市中心医院2024年高质量发展走笔

admin 资讯 2024-12-31 14:45:20

摘要:伟人故里,湘江之畔,屹立着一所拥有3500余名职工、走过124年风雨的三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护航着全城270湘潭市中心医院。

面对救死扶伤的生命战场,他们分秒必争、淬炼医术,不断提升救治能力;面对患者就医急难愁......

伟人故里,湘江之畔,屹立着一所拥有3500余名职工、走过124年风雨的三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护航着全城270湘潭市中心医院。

面对救死扶伤的生命战场,他们分秒必争、淬炼医术,不断提升救治能力;面对患者就医急难愁盼,他们优化流程、“患位”思考,持续提升医疗温度;面对潜在疾病威胁,他们抽丝剥茧、防患未然,为公众开出健康“处方”……

百年惠景沉淀风华物茂,崭新时代激荡意气风发。今天的湘潭市中心医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的新征途中,正昂首迈向“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具有一定国内影响力的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三甲综合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

初心如磐,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由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图书《党建引领 文化铸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开新篇》“面世”。书籍第八章,收录的正是湘潭市中心医院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作为全市最早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等于一体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承担着繁重的医疗业务量。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如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如何为医院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将党建深度融入医院管理及医疗业务,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这是湘潭市中心医院给出的答案。该院党委书记夏红表示,他们在“协同、渗透、创新、融合、破解”十个字上作文章,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医院发展动力和发展优势。

今年,湘潭市中心医院所属各基层党组织顺利完成换届选举。11个党总支、42个党支部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形成根基牢固、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体系。一批年轻的科室负责人通过培养,成长为党支部书记,带动基层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不断增强。党支部还积极参与科室重大问题决策,推动医院党建、业务同频共振。

(与深圳大学总医院开展党建结对共建)

让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湘潭市中心医院深入推进“医者红”党建品牌建设,打造“医者红”党员服务中心,今年成功创建4个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支部。年初,该院获评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前不久,基层党建示范支部——内科第一党支部所辖心血管内科,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

党建工作开展得好,关键要落实在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上。比如,开展一台高难度外科手术,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组成的手术团队,还有重症管理急救团队,以及术后护理团队、康复团队等,整个诊疗过程环环相扣,确保患者在医院享受全链条、全流程医疗服务。

(医生为患者实施高难度外科手术)

该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党员专家钟鹏程说:“我们围绕疾病、证候展开中西医协同治疗,根据每位中医医师专业特点,将中医会诊范围辐射到全院西医科室,共同为患者排忧解难。”他表示,医院各学科高效协同、紧密协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治疗方案,早已成为“惠景人”的共识。

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党组织,必定是以党建品牌引领推动学科融合、创新发展。湘潭市中心医院立足实际,不断开拓党建工作新局面,今年与深圳大学总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推动学科发展与党组织战斗力深度融合,实现“协同发展、互促共进”。

同时,该院脊柱外科主任、党员专家陈刚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人民医院建设名医工作室,推动专家下沉、服务下沉、技术下沉;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党员专家赵新红在湘乡成立传承工作室,培养年轻继承人、开展跟师带教,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生殖与遗传中心主任、党员专家黄向红积极拥抱新媒体,开展多场生动丰富的科普直播……

据统计,今年,湘潭市中心医院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专家乡村行、健康服务当先锋”等为民服务活动220余场(次),服务群众1.8万余人(次);3名青年党员骨干到基层医疗机构担任“第一书记”,助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在这里,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

(《第二次生命》获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路演大赛一等奖)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湘潭市中心医院始终将文化建设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让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内化于心、外塑于行,成为根植于行为之中的生命态度。

在百年惠景文化浸润下,该院人文服务结硕果。患者就医体验心声“万万没想到,全国体验最好的公立医院在湘潭……”一度在网上掀起刷屏之势。今年,该院人文案例《第二次生命》,获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路演大赛一等奖,展演现场数度催人落泪。医院还坚持开展“叙事医学”,通过发掘医疗服务背后的故事,构建起医患心灵沟通新桥梁。与湘南学院共建社会工作实习基地,探索医院与高校联手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新模式。

(与湘南学院共建社会工作实习基地)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湘潭市中心医院在“破解”上发力,筑牢医者“廉心”。该院通过廉政查房,将清廉医院建设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深入基层找问题、帮助临床解难题;制定实施《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违法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廉洁从业、依法履职行为,全面提升监督质效。

孜孜以求,勇攀学科建设新高峰

“好多了!”12月21日,我们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见到62岁的彭女士时,她脸上挂着笑容,状态较刚入院时明显改善。12月18日至20日,她48小时内在这里接受了两场手术。

前不久,彭女士突发大咯血,出血量达200毫升。该科室主任、主任医师蒋明彦介绍,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及肺实质性出血,血液通过咳嗽从口腔排出。若不及时控制,将危及生命。

检查发现,彭女士咯血是其血管破裂引起,需要通过血管微创介入,封堵出血点。可是,她同时还伴有肺动脉栓塞,需要进行动脉取栓,疏通被堵的血管。

“一边要封堵血管,一边又要疏通血管。这两个‘背道而驰’的治疗方法,给医生提出极大挑战!”蒋明彦说,更糟糕的是,患者下肢血管也出现了栓塞。

医生连夜为患者一次性开展三项手术

彼时,彭女士血氧饱和度已降至75%,命悬一线!18日晚,蒋明彦带领团队当机立断,连夜一次性开展“肺动脉取栓+支气管动脉栓塞+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三项手术。

幸运的是,经过6个多小时熬夜奋战,手术取得成功,患者血氧饱和度重回97%。

“我还是有点出气不赢!”手术后,彭女士告诉医生。团队继续“排雷”,发现患者除肺血管内的血栓外,左侧支气管内也有血栓,由于空气无法正常进出而产生“白肺”。20日,医生再次通过支气管镜取出血栓。彭女士高兴地表示,自己“又活过来了”!

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孜孜以求,重点发展肺血管介入技术在肺癌、肺栓塞、咯血的临床应用,粒子置入技术在肺部肿瘤的临床应用等,挽救了大批患者生命。今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上榜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名单。

我国目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形势十分严峻,慢阻肺患病人数接近1亿。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破题”。湘潭市中心医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深度合作,依托“幸福呼吸”项目,开展湘潭地区慢阻肺病管理。近年来,王辰院士团队带领湘潭地区医疗机构开展前沿课题研究,共同参与“203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发计划”,落实落地中国人全生命期共病队列研究等,造福更多患者。

(“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临床研究分中心”落户湘潭市中心医院)

湘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之一。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全省脑卒中急救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急诊科依托全区域院前急救体系,建立涵盖常规急危重症医疗、整合五大中心的急诊急救“大平台”,为患者提供高效的一站式救治。其相关经验多次在全国甚至国际会议中“发声”,科研成果数次登上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特别是首创了全国领先的‘脑卒中急诊平台一站式服务湘潭模式’。”该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袁光雄介绍,医院由急诊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共同组成多学科技能融合的脑卒中团队,着力打造兼具急救、影像、介入等技能的“六边形战士”。

早在几年前,一名脑卒中患者入院,要经历19道程序,最快87分钟才能溶栓。经过优化,如今只需4个环节,25分钟内就可注射溶栓药物。该院静脉溶栓率达87.2%,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这里,只有医生等待脑卒中患者,没有患者等待医生。

(急诊科研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袁光雄还创新开展动脉内选择性冷却输注联合机械取栓,以此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这一国际领先技术,标志着湘潭进入脑卒中亚低温治疗时代。“简单来说,就是以物理方法将患者体温降低到30至35摄氏度,保护脑神经,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袁光雄解释。

湘潭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勇军介绍,近年来,医院大力实施“科教兴院”发展战略,永攀学科建设新高峰。“我们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布局,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不断巩固学科建设基础,强专科、创特色、树品牌,多措并举打造学科建设新高地,奋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吴勇军说。

(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56岁患者植入全国首批AveirTM螺旋固定式无导线起搏器)

据介绍,除上述两个学科外,湘潭市中心医院还有心血管内科、骨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4个学科跻身“国字号”。中西医结合科上榜全国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医教研”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医院获批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与移植医院,患者在这里就能接受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

此外,作为湖南大学附属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继续深化与湖南大学各方面合作,提高高质量科研产出。该院17个专科今年顺利完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年度考核;全年完成新技术、新项目43项准入及12项评奖;承担省、市级有科研经费支持的项目130项。

“医”心为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8月底,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湘潭市作为典型城市发言,介绍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健康保障的经验。其中,湘潭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夏红作为受邀嘉宾之一,分享了医院推动“大病不出市”的相关做法和成效。

医者,贵在一颗红心,痛病人之所痛,急病人之所急。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中曰:“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湘潭市中心医院着力破解“大病不出市”难题,千方百计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治大病、看好病。  

初冬时节,一名患者因患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住进湘潭市中心医院介入科。“瘤颈扭曲明显,是一个‘横躺着’的‘Z字形’,且右肾动脉低位,又邻近动脉瘤体,给介入手术带来极大难度。”科室主任方志宏说。

(医生开展高难度介入手术)

经过全院大会诊,介入科决定采用目前国际顶尖的“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右肾动脉体外开窗术”。术前,手术团队精心制定预案,反复操作演练;术中,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冯家烜现场指导。

如同大家期待的一样,手术非常成功。方志宏介绍,这有赖于术前主动脉各项数据的精确测量、周密的手术计划和精湛的手术技术。由于涉及器官多、手术难度极大,国内外只有少数医院能够开展。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phpO4ry6L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易俊林教授团队到医院义诊)

作为湘潭市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在推动“大病不出市”道路上不断“积力”。夏红介绍,医院从供给侧提升大病诊疗水平,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助力疑难危重疾病诊疗能力提升;从需求侧创新大病服务模式,加强与国内知名专家团队对接联系,让群众在市内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医疗服务。

8月31日,湘潭市中心医院门诊大厅人头攒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易俊林教授团队来湘潭,开展义诊和医疗技术指导。得知消息,患者早早赶到医院排队候诊。

“家门口”就能看名医,这样的场景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并不少见——

(“人民好医生”公益义诊行走进湘潭市中心医院)

“人民好医生”公益义诊行走进湘潭市中心医院,30余名知名医疗专家深入一线、造福基层。被诊断为双眼视网膜劈裂、左眼黄斑劈裂的湘潭市民刘女士,在“家门口”接受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二级教授赵培泉为她实施的手术。术后,刘女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学院高级学术委员、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湘潭市中心医院客座教授胡凯,受邀到该院查房、坐诊。一名患者直呼:“没想到我这个平时在乡下卫生院看病的老头,能够让国际知名专家亲自做检查!”

这背后,是湘潭市中心医院柔性引进的涵盖肿瘤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等学科国内外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团队。越来越多的国家级,甚至是国外名医和医院展开合作,起到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达到“1+1>2”的效果。

(成立大病管理·特需医疗服务中心)

为了让优质医疗可感可及,湘潭市中心医院还成立大病管理特需医疗服务中心,建立12个专病多学科管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程精细化服务。12月初,医院日间手术预约中心也启动运行,通过优化就诊流程,收治诊断明确、经短期诊疗观察即可出院的患者,受到大家好评。

(日间手术预约中心启动运行)

此外,湘潭市中心医院还将“大病不出市”与基层联动起来。10月,医院携手湘钢集团工会、岳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湘钢功能社区举行家庭签约医生义诊活动,旨在通过医院专病管理团队与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团队联动,将大病诊疗扩展到大病预防,推动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

11月,湘潭市中心医院与湘潭医卫职院附属医院合作,共建康复联合病房。 这是湘潭市城市医疗集团“兄弟”单位中首家共建的康复联合病房,也是推动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全面下沉,构建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新举措,将重点发展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疼痛康复、运动康复等专科技术。

康复联合病房揭牌

作为院龄已逾两个甲子的百年老院,湘潭市中心医院已成为湘潭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强大的健康守护者。旗帜引领方向,医心连着民心。站在新起点上,湘潭市中心医院将加快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健康“点灯”,护生命无恙,为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具有一定国内影响力的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医疗中心”而勇毅前行!

图片均由湘潭市中心医院提供  作者:彭婷 彭秋香 刘超

 

相关推荐